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阳虚毒聚浅析王笑民教授辨治晚期肿瘤的经验。认为晚期肿瘤病机虚实夹杂,但整体为阳虚,局部以毒热为主;治疗以扶正补虚、温阳散结、清热解毒、祛瘀通络为原则;善用黄芪、党参扶正补虚,附子、干姜温阳散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土鳖虫、穿山甲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2.
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全身心身疾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与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相契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肠-脑-皮轴"学说,及已有有关中医药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研究,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索银屑病的中医诊治机制提供了依据。将传统中医证候与客观的微生态学相结合,明确不同中医证型肠道微生态的特征性变化,探究可调节此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中药复方制剂或单味药物,通过肠道菌群与中医"方"和"证"结合研究以寻找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固本抑瘤Ⅱ号及其联合阿霉素对4T1乳腺癌荷瘤小鼠原位瘤生长及RECQL4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T1乳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阿霉素组和中药+阿霉素组,每组6只,每7天测量体重和瘤体积,给药第28天取原位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和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检测原位瘤组织中RECQL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阿霉素组、中药+阿霉素组小鼠瘤重均小于对照组(P0. 01),中药+阿霉素组小鼠瘤重均小于中药组、阿霉素组(P0. 01),阿霉素组小鼠瘤重小于中药组(P0. 01)。在给药第28天,中药+阿霉素组小鼠原位瘤体积小于中药组(P0. 05)和对照组(P0. 01),阿霉素组和中药+阿霉素组小鼠体重均较对照组减轻(P0. 01),中药组小鼠体重未见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P0. 05)、阿霉素组(P0. 01)、中药+阿霉素组(P0. 01)中RECQL4蛋白表达和阿霉素组(P0. 05)和中药+阿霉素组(P0. 01)中RECQL4 mRNA表达均偏低。结论 固本抑瘤Ⅱ号及其联合阿霉素均能抑制4T1乳腺癌荷瘤小鼠原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原位瘤组织中RECQL4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肿瘤在乳腺肿瘤中较为罕见,其组织学上具有双向分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国外叶状肿瘤的报道进行归纳、总结,从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术前穿刺活检、标准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是否行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因素进行总结,旨在对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针刺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性激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检索关于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最后应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涉及1 428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7,95%CI为-4.29~-0.86,P=0.003,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41,95%CI为-12.00~1.17,P=0.11;MD=6.95,95%CI为-1.62~15.51,P=0.1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与中药组、西药组对照,治疗后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针刺组与假针组、健康宣教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其效果与中药、西药相似,明显优于健康宣教、假针,但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不显著。因受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未来仍需增加高质量的RCT,扩大样本量予以验证,其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岐黄学者白彦萍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络脉失养、风邪伏匿,并指出其反复发作的原因是邪气伏于皮肤络脉,开创性提出“祛络风、夯络虚、助络通”的辨治思路。白师以祛皮络伏风为先,灵活运用祛风安血、健脾固表、搜风剔络等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同时注意虫-藤药联用以助通利皮络,诊之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口腔黏膜炎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病人通常表现为:口腔疼痛,红斑,开口困难,进食、饮水和说话困难。因此,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抗生素、其他常用含漱液、中医药治疗以及其他类型这5个方面对口腔黏膜炎的治疗现状进行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治疗中发挥作用,肠道菌群调节将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综述了肠道菌群调节在NAFLD中西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探究益生菌、粪便菌群移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对于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NAFLD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对复方茵丹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复方茵丹汤中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OMIM数据库以及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淤胆型肝炎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潜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的蛋白类型;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复方调控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带入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采用R软件进行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及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复方茵丹汤中有效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与淤胆型肝炎靶点取交集,共获得了83个潜在靶点;通过复方调控网络构建,预测茵陈、大黄、栀子等药物可能通过NOS2、ESR1、DPP4等靶点对淤胆型肝炎的治疗起到一定作用;通过PPI网络及拓扑分析,获得白细胞介素6、蛋白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11个核心靶点,可能在复方茵丹汤治疗淤胆型肝炎中起主要作用;通过GO富集分析结果,预测潜在靶点在淤胆型肝炎的肝脏损伤、炎症反应、细胞代谢功能以及免疫功能中发挥作用;通过KEGG富集分析结果,预测Thl7细胞分化通路、HIF-1信号通路可调节机体的代谢应激,抑制炎症介质。结论:复方茵丹汤对淤胆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109个有效活性成分、11个核心靶点以及Thl7细胞分化、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